文/胡琳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让思政课走进青少年心里,需要不断延展思政课堂的教学“半径”,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在润物无声中给青少年带来人生启迪、智慧光芒和精神力量。
与时俱进,让思政课“活起来”。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即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不仅要讲好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也要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还要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2021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如果课程总是因循守旧老一套,既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也很难取得实效。思政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与时俱进,让内容“趣”起来、气氛“活”起来、信念“燃”起来,进一步提升吸引力。
悉心培育,让思政课“红起来”。革命文化是一部百读不厌、常学常新的智慧之书,要将其融入思政课,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让革命史料成为思政“教材”,让英烈模范成为思政“教师”,为立德树人、培土固基提供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通过走访红色场馆、故事讲述、思政辩论等方式推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让青少年感悟先辈们的奋斗历史和革命精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以学促行,让思政课“实起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要把思政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博物馆、纪念馆、企业车间等,改变“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实现从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听得没劲,到老师讲得带劲、学生听得起劲的转变,大幅提升“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入脑率”。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深刻感悟“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现实行动中,让思政教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入人心,也更有“青春气息”。
责编:谭力彰
来源:新湘潭
-
东山学校“校友回湘”暨建校1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
-
共叙情谊 共谋发展!东山学校“校友回湘”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召开
-
“东山大讲堂” 第八期开讲 聚焦国家海洋安全形势
-
郭勇:筑牢安全防线 保障群众平安过节
-
郭勇视频调度全市中秋国庆假期值班工作情况
-
郭勇督查中秋国庆假期重点工作:以扎实工作成效守护群众平安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赵中伟教授在东山学校作专题讲座
-
校庆添彩!国防科大思政教育一体化基地落户东山学校